
FISH检测(荧光原位杂交)的临床意义与应用
FISH(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)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靶序列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,可在细胞或组织原位检测特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。其高灵敏度、特异性和直观性使其在临床诊断、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中广泛应用。
1. 技术原理
- 核心步骤:
- 样本制备:细胞(血液、骨髓、实体瘤组织等)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。
- 探针标记:荧光染料标记的DNA探针(针对特定基因或染色体区域)。
- 杂交:探针与靶DNA序列结合。
- 荧光显微镜观察:通过荧光信号判断靶序列的拷贝数、位置或结构异常。
- 优势:
- 不依赖细胞分裂,可检测间期细胞。
- 可定位异常至特定细胞区域(如肿瘤细胞)。
- 灵敏度高(可检测微小缺失、扩增或易位)。
2. 临床应用领域
(1)肿瘤诊断与分型
- 血液系统肿瘤:
- 慢性髓系白血病(CML):检测BCR-ABL1融合基因(t(9;22))。
- 急性白血病:
- PML-RARA(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,APL)。
- RUNX1-RUNX1T1(急性髓系白血病,AML)。
- 多发性骨髓瘤:检测1q21扩增、17p缺失等高危因素。
- 实体瘤:
- 乳腺癌:HER2基因扩增检测(指导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)。
- 胃癌/食管癌:HER2状态评估。
- 神经母细胞瘤:MYCN基因扩增(预后不良标志)。
- 膀胱癌:检测3/7/17号染色体及9p21缺失(尿脱落细胞辅助诊断)。
(2)遗传病与产前诊断
- 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:
- 22q11.2缺失(DiGeorge综合征)。
- 15q11-13缺失(Prader-Willi/Angelman综合征)。
- 产前诊断:
- 羊水/绒毛膜细胞检测常见非整倍体(如21三体、18三体)。
- 嵌合体分析(如性染色体异常)。
(3)其他应用
- 病原体检测:如HPV分型(宫颈脱落细胞中高危型HPV感染)。
- 移植后嵌合体监测:供体与受体细胞比例分析(如骨髓移植)。
3. 检测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
(1)基因扩增(如HER2)
- 阳性:提示靶向治疗敏感(如乳腺癌HER2扩增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)。
- 阴性:避免无效治疗及副作用。
(2)基因缺失(如17p缺失)
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:17p缺失(TP53基因)提示化疗耐药,需选择BTK抑制剂(如伊布替尼)。
(3)染色体易位(如BCR-ABL1)
- CML诊断标志:指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如伊马替尼)的使用及疗效监测。
4. 与其他技术的比较
技术 | 优势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
FISH | 定位精准、可检测未知融合伴侣 | 仅能检测已知靶点,通量低 |
PCR | 高灵敏度、快速检测已知突变 | 需已知突变位点,无法检测大片段缺失/扩增 |
NGS | 高通量、多基因同步分析 | 成本高、数据分析复杂、无法定位细胞原位异常 |
核型分析 | 全基因组筛查染色体结构异常 | 分辨率低(5-10 Mb)、依赖细胞分裂 |
5. 局限性及注意事项
- 探针设计限制:仅能检测预定的靶点,可能漏检罕见变异。
- 样本要求:
- 需足够细胞量及良好保存(避免DNA降解)。
- 石蜡切片需控制脱蜡和蛋白酶处理条件。
- 结果判读:
- 需区分肿瘤异质性(如HER2扩增的瘤内异质性)。
- 部分病例需结合IHC(免疫组化)或NGS验证。
6. 适用人群
- 疑似血液肿瘤或实体瘤患者(需分子分型或预后评估)。
- 遗传病高风险胎儿(产前诊断)或儿童(发育异常排查)。
- 靶向治疗前筛选(如HER2阳性乳腺癌、ALK融合肺癌)。
总结
FISH检测是连接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病理学的桥梁技术,在肿瘤精准诊疗、遗传病诊断及产前筛查中不可或缺。其直观、快速的特点使其成为临床一线的重要工具,但需结合患者病史、其他检测技术(如NGS)综合判断,以实现个体化医疗决策。
如需专业咨询,请联系我们,我们提供免费专业服务。电话: 175 2100 6465